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阳光网上直通车 >> 人民建议

建议我省对留守中小学生进行心理援助和学习帮扶

来源: 河北省信访局 作者: 2018-01-09 10:25:27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组成员、河北地质大学白海琦,石家庄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郭学东,建议我省对留守中小学生进行心理援助和学习帮扶。摘编如下:

  留守中小学生概指父母连续3个月以上在外务工并把其托留在户籍所在地学习和生活的小学生和初中生。河北省是劳务资源大省,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进入城市务工,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人把子女留在家乡,致使留守中小学生现象在我省比较普遍,人数众多,分布广泛。以石家庄地区为例,据截止到2016年6月的数据统计,在石家庄市下辖所有县区市中,留守及单亲中小学生登记在校生的总数为24530人,占全市义务教育学生比例为3.4%,其中人数超过1000人的县市就有6个,几乎每一个县市区都存在程度不一的中小学生留守现象。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孩子们在心理健康、生活和学习等方面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一、留守中小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留守中小学生的有效监护状况不容乐观。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工作,其监护人多为祖父母、外祖父母等隔代长辈。调查显示,监护人容易出现过于溺爱孩子或缺乏知识、精力教育孩子的状况,难以对儿童形成正确引导与有效约束。从石家庄地区情况来看,留守学生监护人的年龄偏大且学历层次相对较低,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监护人占到所有监护人比重的70%以上,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对留守中小学生的有效监护工作。

  (二)留守中小学生均或多或少存在一定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问题是指中小学生的心理发育活动处于一种不良好或不正常的状态,如性格不完美、认知不正确、情感不适当、行为不恰当、智力不正常等情况。通过对石家庄地区留守中小学生的实地调研发现,他们主要存在以下心理健康问题。一是心情不稳定,多愁善感,极易产生愤怒、恐惧等负面情绪。留守孩子必须忍受失去父母之爱的痛苦,其负面情绪难以得到适当的疏导和及时的发泄,只有独自承受寂寞和孤独。这样的情况致使他们情绪经常起伏不定,且普遍缺乏安全感,对未来感到悲观和恐惧,甚至出现自残的行为。二是生活中以自我为中心,出现人际关系失调、人际交往障碍等情况。由于监护老人的溺爱和迁就,致使孩子们在生活中过于自我,自私自利。这种性格很容易使其与他人人际交往失调,甚至受到同学们的歧视,从而导致留守孩子出现心理封闭、厌恶与他人接触的情况,以及呈现自卑、忧郁、冷漠等情绪。同时,自卑又往往与自尊相伴,一旦接触到别人有不顺己意的言行,即使明知对方正确也不听从,极具抗争性,甚至会表现出较强的嫉妒、猜疑、仇视、偏见等心理,很难与人沟通,从而出现严重的人际交往障碍。

  (三)留守中小学生品德和行为习惯相对较差。中小学生品德行为主要表现在:偷窃、逃学与离家出走、说谎、欺负他人等,他们的行为习惯指的是:举止文明、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守时惜时、懂得感恩、勤俭节约和讲究卫生等。由于留守学生的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使得孩子们缺乏家庭的关怀和培育,难以得到正确的引导和约束,致使他们相比其他孩子在品德和行为习惯方面有很大的不足。对石家庄地区的调查数据显示:品德和行为习惯较为优秀的留守青少年人数较少,在所留守青少年中占比偏低,小学阶段仅为25.54%,中学阶段仅为24.88%。

  (四)留守中小学生学业成绩总体偏弱,且变差的程度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出增强趋势。对石家庄地区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学生学业情况的调查数据显示:小学阶段成绩评定为合格者为4165人,成绩较差者1252人,这两类人群占所有统计留守青少年学生总人数的34.05%;到了初中阶段,成绩评定为合格者1998人,成绩较差者为750人,这两类人群占比增长到42.21%。由此可见,留守学生学业成绩总体偏弱,且呈现出年龄越大成绩越差的趋势。

  二、关注留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建议

  (一)建立留守中小学生档案,开通家长(监护人)课堂。一是由教育主管部门和当地乡镇政府出面,建立“单亲、留守学生”档案。要记载好学生父母外出打工的地址、联系电话、家庭成员情况、学生临时监护人姓名及联系方法等。二是要开通家长课堂,尽可能地吸纳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引导学生形成关于父母外出打工的正确认识。也可以邀请有外出打工经历的父母参与班会,通过他们打工经历的讲述,让打工家长与学生直接交流,使留守孩子能够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学习父母,从而形成正确的生活观和思想价值观。

  (二)以课堂为主渠道,全方位、多角度对留守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品德教育。一是要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根据不同年龄段青少年心理成长的规律开展教育引导工作;二是要针对留守中小学生实际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或行为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心理训练和心理指导,使得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价值标准,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他们在学习、生活和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心理适应能力、自我调节能力、适当求助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促进孩子的全面健康成长。三是要由学校牵头,营造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环境,例如:建立班主任同留守学生周次谈话制度、班主任与留守学生家长电话固定时间沟通制度以及留守学生与家长的每月通信制度等,从而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同步一致,同时引入义工帮扶教育机制,扩大学校心理教育功效,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合力,完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

  (三)深入开展感恩教育和励志教育,端正留守中小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在学校广泛开展感恩教育,学校要系统研究每一名留守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然后根据其“单亲或留守状态”的具体特点确定教育方案,努力挖掘其“状态”中潜在的教育和激励因素,要使其理解父母的含辛茹苦和对其所饱含的深爱和期望,促使他们实现由“留守型”状态向“励志型”状态的转化。同时,要努力引导孩子们树立远大理想,培育形成积极进取的精神,并附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规划自己以后的发展方向,使所有孩子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希望。

  (四)积极开展留守中小学生学习帮扶活动。对于成绩欠佳或生活困难的留守学生,学校要发挥党员教师和优秀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让他们有针对性的包扶几个留守学生,要经常了解和关注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和品德状况,对症下药,正确引导,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学校要积极组织开展学生帮扶活动,在每个班采取“一帮一”、“一对红”等活动,要求班上成绩优秀同学帮扶成绩较差的留守同学,性格开朗的同学帮扶少言寡语的留守同学。同时,各科教师也要为成绩较差的留守学生“开小灶”,使他们的学习成绩逐步提高。

  (五)建立健全留守中小学生帮扶活动激励机制。政府相关部门要根据留守学生帮扶和留守学生进步情况,在年终总结督察基础上,每年组织评选并表彰先进帮扶单位、优秀帮扶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爱心人士、优秀留守儿童监护人、“十佳”或“优秀”留守儿童等,并通过多种媒体广泛报道,扩大社会影响力,同时要把这些表彰称号与教师的职称晋升和职位变动相挂钩,以激励更多爱心之士关爱留守儿童。

关键词:建议,留守,心理,援助,帮扶
推荐阅读
请通过微信公众号《问政河北》向我们留言   传真:0311-89867796      电子邮箱:ccxmtwz@163.com入驻单位登记表下载长城新媒体书记群众直通车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监督我们 | 举报平台 | 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