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问政河北 > 网民评政

以“亩产”论英雄

来源: 石家庄发布(燕赵晚报)  作者:簇实
2018-09-26 10:11:59

  近日,翻阅了两组数据:一是解放初期,苏州郊区土地肥沃的稻田,一年两季稻米的亩产量是400来斤;二是新华社2016年11月20日报道,袁隆平主持的“华南双季超级稻”项目,实现了亩产3075.56斤。将近八倍的亩产差距,折射出的是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农业如此,工业项目建设亦然,也理应讲“亩产”。同样一块土地,也要看它究竟能产生多少利润,贡献多少税收。

  现在,各地都在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地招商引资,找项目、上项目时,也不再“捡到篮子都是菜”,而是严把准入门槛,把一些污染型、滞后型的项目拒之门外,这是大势所趋、必行之举,无可厚非。但不少地方似乎缺乏“高产”意识,没有深入考虑“亩产量”这个问题。有的地方引来一个项目,虽然符合环保等各项要求,但圈了好大一块地,几年过去了,却迟迟见不到效益,或者收效甚微。这样“亩产”极低、甚至歉收的项目引之何益?如果有之,该不该尽快“腾笼换鸟”,取而代之?

  土地是稀缺资源,尤其对我市而言,建设用地已然非常紧张。因此,必须算好“亩产”这个经济账,在提高“亩产”上下功夫,把“亩产量”纳入招商引资的考量范围,好好精打细算,努力把那些经济效益好、含金量大、带动力强、集约化程度高的项目引进来。同时,要像种庄稼需要浇水、施肥、除病虫害那样,进一步改善提升营商环境,对项目和企业予以精心呵护,帮助其持续提高“亩产”。惟其如此,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发展快不快,关键看“钱袋”,英雄不英雄,“亩产”最“直率”。

关键词:责任编辑:郑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