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问政河北 > 网民评政

扫黑“扫”进幼儿园,打了谁的脸?

来源: 长城网  作者:凤池
2019-05-30 09:19:42

  ●特约评论员 凤池(上海)

  5月28日,一张《无锡市新光幼儿园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摸排表》在网上热传。据其显示,该幼儿园35名幼儿被列入了扫黑除恶摸排对象。在汇报一栏,写有:“通过对本班35名幼儿进行排查,未发现幼儿有涉黑涉恶情况。”

  几岁的幼儿,却被煞有介事地进行了“扫黑除恶”,且煞有介事地被排除了“黑恶势力”,真是让人啼笑皆非。但哭笑不得之后,心情又有点复杂。

  无锡市委宣传部回应称网传情况属实后,解释说:“属于信息传递中出现了错误,旨在杜绝校园欺凌现象,区教育局已要求校方整改并吸取教训。”

  且不说官方对闹出笑话给出的解释有几分真伪,但起码可以肯定的是,官方是知道对幼儿园小朋友进行“扫黑除恶”是不妥的——虽然有时候要在舆论的逼视下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这一点。那么,下达这一项任务的决策部门,为何不在任务制定和下达之初,多一份严谨和审慎?最起码的,也要顾及决策受众与决策本身是否对等吧?

  在执行层面上,幼儿园为何没有考虑现实,并向任务下达部门及时反馈、提醒与建议此项任务的不合理之处?难道只要是上级下达了指令,就都应当“创造条件”也要解决?如此“硬”扫黑“尬”除恶,只会让自身与上级部门都成为笑柄。

  杜绝校园欺凌,当然没有任何人反对。但这跟扫黑除恶是一回事吗?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这一项全国性的重大行动,旨在坚决打击黑恶势力的嚣张气焰,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不难看出,这是一项认真严肃的斗争。发生在幼儿园里的欺凌,怎么就成“黑恶势力”了?

贵阳一幼儿园曾悬挂扫黑横幅引发争议。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更值得深思的是,严肃的扫黑除恶行为,还有被形式主义的倾向。“娃怎么会涉黑呢?但是我们每个地方都要排查一下,是要做台账”,该幼儿园一名工作人员的话,无意中也泄露了些信息——为了完成上级“做台账”的要求。

  说到这里,似乎又有点熟悉的味道了。曾几何时,失独家庭、医生、记者,都被一些地方列入了扫黑除恶摸排对象,虽然在媒体报道引发关注后,这些现象都很快得以纠正,但毫无疑问,这些现象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扫黑除恶工作的良好初衷与社会影响,不能不为后人深思和引以为戒。

  日前,全国扫黑办举行的专题调研座谈会提出了要预防“6个苗头”的要求。其中一个就是,随意定性、乱贴标签的问题。包括无锡这家幼儿园此次“顶风作案”在内随意“扫黑除恶”,明显违背了这一要求。

  要知道,扫黑除恶本就是要给公众以安全感。如果因为要完成扫黑除恶的“任务”,而人为制造黑恶现象和被“扫”、“除”对象,由此引发新的不安全因素,岂不是狠狠打了扫黑除恶的脸。

  真希望对几岁的幼儿扫黑除恶这样仅凭生活常识就能判断的荒诞笑话,无锡这家幼儿园是最后一次发生。

关键词:扫黑除恶,幼儿园,无锡责任编辑:曾丝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