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问政河北 > 网民评政

坑游客的“陷阱厕所”,给敦煌抹了黑

来源: 长城网  作者:伍里川
2020-09-16 08:55:37

  长城网特约评论员 伍里川

  臭名远播的“陷阱厕所”像一颗钉子一样被拔了。近日多家媒体报道:有网友反映,甘肃敦煌一景区现“专坑游客公厕”,厕所建在沙土上,游客开车过来后车辆被陷,工作人员再索要巨额拖车费。15日最新消息,敦煌市组成联合调查组依法对涉事经营者进行了相应调查。目前涉事经营者已被责令停业整治;敦煌市公安局已调集相关证据,依法传唤涉事人员,其他问题正在进一步调查中,将及时发布。

“公共卫生间”前的车辆陷入沙坑后,有人出面阻拦其他车辆参与救援。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这波操作迅即而到位,值得肯定。而且当地的多部门议事和决策模式,显示了当地对丑恶现象零容忍的态度。目测涉事人员这次是栽了。但值得一问的是,这事是最近才有,还是久已有之?对此,从敦煌文旅局的回应中可以得出一二。

  敦煌文旅局回应称,“曾被清除过,将重点整治。”可见,这个“前期手续没办”的店家属于“死灰复燃”型的。这也提醒有关部门,可以调查一下,看看“陷阱厕所”咋“复燃”的,后面有没有什么保护伞或者其他“暧昧因素”。

  一些网友跟帖吐槽,以前就在当地遭遇过此类蒙骗与敲诈,“陷阱厕所”被反复提及,足以警醒敦煌。这类愤懑叙事或可成为一种线索有待官方详查,至少可以举一反三排查一番。如果只是喧哗于“个案”又结束于“个案”,那就没有多大意义了。

  在敦煌景区玩“陷阱厕所”路数,挖个坑“请君入瓮”,威逼利诱,甚至“秀肌肉”,技术含量低劣,行为简单粗暴,可谓低成本高收益。这样的“公开秘密”,这样满满恶意,是对敦煌美景的玷污,是对当地旅游服务口碑的贬损,对当地而言,有百害而无一利。若不能彻底荡涤,还游客一个清朗天地,则会贻害无穷,让地方后悔莫及。

  特别是,由于违法成本较低,操作“灵活”,被惩治者很容易得到另寻地方重启炉灶的机会。因此必须把个例惩治纳入常态监管、长效治理体系中,通过监管加码、关口前置、引入监督等方式,让“陷阱厕所”之类的丑恶现象失去生存土壤。同时也要从呵护民生的角度出发,对当地群众生存状况进行摸底,关切生存不易者,劝诫唯利是图者,引导依法脱贫致富,使正气和道义在“沙漠”生根。

  据网友描述,一些游客遭遇“陷阱厕所”时,有当地群众伸出援助之手,这说明,这类丑态,在当地人眼里也很扎眼。以正气压倒邪气,也是理所当然的责任和要务。关键是,地方政府部门不能在日常管理和教育引导上缺席,等到“事发”才如梦方醒。

  一些旅游热门地区存在“坑钱陷阱”,早就不是秘密。“陷阱厕所”不过是寻常一例。围观视野中,对这类问题,民举官究、曝一次动一次成了“规定动作”,这就很难根治此种症状。一些地方的旅游欺诈现象,反反复复出现,也印证了运动式执法的弊端。

  总之,联系敦煌“陷阱厕所”事件,管理者理应得到这样的教训和启示:凡事预则立,如果每一次都靠网友爆料,每一次都落在媒体后面,那就说明在旅游领域的治理意识和模式出了大问题。

关键词:敦煌,游客,厕所责任编辑:曾丝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