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问政河北 > 晒政·请围观

“一类事”改革,优化升级涉企服务

来源: 河北日报  作者:宋柏松
2024-05-27 09:13:23

  4月28日,印发《2024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考核办法(试行)》;4月30日,出台《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2024年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简称《24条措施》);5月11日,召开2024年第五次重点项目调度会……近期,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针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不断发力,让经营主体办事效率更高,助力企业竞争力更强,让全区营商环境更优。

  “我区根据涉企共性问题寻找制度性解决办法,出台优化营商环境24条措施,从解决‘一件事’到办好‘一类事’,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高静宇说,该区将打造更规范、更公平的市场环境,更智能、更高效的政务环境,更多元、更有力的要素环境,更精准、更透明的法治环境,更守约、更和谐的信用环境,通过打造“五大环境”让企业群众能办事、快办事、好办事、办成事,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提高服务效率,降低企业办事成本

  5月20日,走进秦皇岛烟草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公司104建筑物改扩建项目正有序进行。

  “这个项目从去年12月29日立项到今年4月2日获得施工许可,一共用时96天。要不是行政审批部门帮忙,项目不可能进展如此顺利。”该项目负责人刘彦良说,项目立项前,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审批局就提前介入,对企业进行指导,全程帮办各项手续。

  长期以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环节多、流程长,企业不好把握、不会组织,延误审批时间问题比较突出。有时会因一项审批事项未能及时安排,影响后续事项办理,最终拉长项目前期准备时间。

  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审批局经过深入调研后,根据当地产业项目特点,推出“串联+并联”审批新模式,并制作《工程建设项目极速审批点单表》,方便企业全貌掌握审批流程。“我们将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等8个阶段作为横向表头,将涉及的34项审批事项作为纵向表头,在审批事项对应的横格内画粗线段,线段开头是开始准备此项审批的时间,线段末尾是需要完成的时间。”开发区行政审批局局长田小军说,表格的横轴是“串联审批阶段”,纵轴是“并联审批项目”,有了表格企业便能提早准备材料,节约审批时间。

  今年,《24条措施》中明确提出,实施项目建设全流程精准服务。该区将进一步优化“串联+并联”审批模式,科学确定每个阶段办理时限,全程管控、精准管理,确保从项目立项到发放施工许可平均在300天内完成,打造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极速版”。同时,建立重点项目包联管理平台,将所有包联项目统一纳入管理,实现企业发现问题有人答、出现问题有人管。

  “平台有不见面反映问题功能,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可直接了解项目存在的问题,有效解决项目单位不便说、不敢说的问题。”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局长刘宝军说,该区定期梳理各包联项目进展和反映问题处理情况专报领导,加速项目推进。

  解决技术资金难题,增强企业竞争力

  5月20日,秦皇岛泰和安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万跃敏指着公司的大屏告诉记者:“这是我们新开发的消防设备物联网服务管理平台,是燕山大学教授刘永山团队帮我们搭建的。”

  近年来,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多种方式了解企业实际需求,帮助企业在驻秦高校中寻找专业人才,组成多个科技特派团深入企业,帮助企业解决生产难题,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在物联网搭建初期,我们使用集中式单体物联网架构,系统每秒只能处理几百条数据。”万跃敏说,在刘永山团队帮助下,公司重新建立分布式物联网架构,应用大数据处理技术,提升数据接入速度,增强了并行处理能力,可以同时并行处理超过1万条设备数据。

  “科技特派团通过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合作、技术指导、科技攻关、搭建平台等方式,因地制宜,精准服务企业创新发展需求。”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和大数据管理局局长张伟忠说,根据《24条措施》的分工,该局将在巩固科技特派团工作的基础上,提升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质量,加快集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平台的裂变效应,实现创新平台在更大领域内的有效链接,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充足的资金保障是助力企业平稳运行、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对此,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金融局等5部门在4月15日开启“银担协同·助企惠企”金融服务月活动,深化政银企信息对接,为优质企业和重点项目提供资金支持,解决企业融资过程中的难点、痛点问题,实现金融和产业良性循环。

  “《24条措施》要求我局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金融局局长樊旭东说,该局将根据要求加快推动拟上市企业上市进程,挖掘上市后备企业,研究制定上市后备企业扶持措施,搭建中介机构和企业的信息沟通平台,解决企业上市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增加发展要素供给,打造舒适的企业成长环境

  5月23日,在中秦兴龙广缘超市内,烘焙工人徐爱静在制作蛋挞。一年前还在为找工作发愁的她,如今月收入3000元。“政府给我出学费学习烘焙技能,让我有了现在的工作。”徐爱静说。

  秦皇岛中秦兴龙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地产开发、工业制造、商业连锁等多产业运营于一体的多元化企业。旗下的超市、工厂需要大量具有专业技能的工人。

  “直接招成手,市场供给不足;招无技能人员,培训费用太高。”中秦兴龙总裁助理郭彦杰说,开发区民生保障局积极为企业技工培养匹配好政策,利用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帮助企业排忧解难。

  《24条措施》中提出,要保障企业用工需求,激发企业参与政校企合作积极性,开展校企对接、创业指导、推荐就业岗位等服务,帮助毕业生了解政策、掌握岗位信息、提升就业能力,畅通技能人才校企双向通达途径。为此,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民生保障局组织即将毕业的高校学生到专业相关企业实习,提前打通企业和高校之间的招聘渠道,帮助企业精准招工。

  根据《24条措施》中的分工,在优化营商环境过程中,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每一个部门都是参与者。

  党群工作部制发《开发区人才需求目录》《企业人才需求统计表》,量身打造引才清单,帮助企业开展高层次人才引领工程。

  市场监督管理分局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强化调解、仲裁、行政执法和司法审判有机衔接,快速高效化解各类知识产权纠纷,保护企业“软资产”。

  经济发展局组织开展2024年汽车消费促进周等促消费类活动,促进销售企业和消费者对接,创造经济稳运行、企业享红利、百姓得实惠的共赢局面。

  “我区涉及外贸业务的企业很多,外贸产值逾全市70%。”刘宝军说,该区充分利用秦皇岛综合保税区,助力外贸企业发展。同时与北戴河海关签订合作备忘录,在全力支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4个层面,提出12条措施,通过综合保税区帮助企业进一步拓宽出海通道。(记者 宋柏松)

关键词:营商环境,服务责任编辑:张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