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组张硕、杨瑛、郭赞、张志伟,提出加快碳资产管理人才引进培养的建议。摘编如下:
随着我省“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的全面铺开,碳资产管理也将逐渐取代测算核定碳排放总量、科学分析碳排放结构和分布等先导性工作,成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一项重要基础性、长期性、战
略性工作任务。我国碳资产管理市场空间很大,经有关机构分析预测,我国碳资产管理人才缺口或达2000万。目前,各省市都在积极布局碳资产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建议我省采取“积极引进”和“抓紧培养”双管齐下的策略,加快我省碳资产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助力全省“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早日实现。
一、积极引进一流碳资产管理人才。一是开展全球招募。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框架下,联合京津或单独在全球招募碳资产管理高端人才。同时,力邀目前在境外知名资产管理机构工作或具备从业经历的河北籍专业人才返乡创业。二是争取率先试点。依托雄安新区先行先试优势,积极争取国家金融管理部门支持我省在国际资产管理人才,特别是碳资产管理专业人才的从业准入、跨境履职等方面率先试点。三是完善配套措施。目前,一流碳资产管理人才大都在国外相关机构从业,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配套措施,支持符合条件的资产管理人才经备案后,其境外从业经历视同国内从业经历。四是纳入高端人才范围。将碳资产管理人才纳入我省高端人才范围,享受现有高端人才引进各项优惠政策。同时,亦可根据需求紧要程度和碳资产管理人才特点,并结合我省实际,进一步研究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五是依托项目吸引人才进驻。在大力优化营商环境的基础上,积极吸引鼓励国内外碳资产管理相关机构在我省布局,将优质项目落地我省,形成“项目落地、人才进驻、项目再谋划再落地、人才再进驻并规模聚集”的良性循环。六是与兄弟省市加强人才“共享”。目前,上海、北京、广东等省市是资产管理人才的主要聚集地。建议与这些省市加强合作,争取碳资产管理人才的共建共享。七是探索“市场换人才”模式。对我省碳资产管理市场进行细分,将一部分市场作为吸引先进省市的高端人才或相关企业参与我省碳资产管理行业发展的“奖励筹码”,促进高端人才或相关企业为我省加快碳资产管理人才队伍建设贡献力量。
二、抓紧培养各类碳资产管理人才。一是做好既有人员能力提升。目前,除少数高端人才外,新进入碳资产管理行业者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原来为外企环保业务提供咨询服务的机构,业务进入瓶颈期,全国碳市场启动后,转向碳资产管理;另一类是环保企业,比如污水处理等,受疫情影响近两年工程业务不景气,也纷纷转向碳资产管理。针对这种情况,建议加大对我省既有人员的引导和支持力度,促进现在人才能力加快提升。二是用好省内“碳达峰、碳中和”相关智库。目前,我省各地已经成立了为数不少的“碳达峰、碳中和”智库机构,并陆续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这些机构有一定前期研究基础和较大规模、较强实力的专业研究团队。建议鼓励和支持这些智库机构,积极参与碳资产管理人才的培养工作,适时将这些智库机构打造成碳资产管理人才培养的先锋队。三是加快高校培养步伐。鼓励具有学科优势的省属高校特别是应用型高校、职业院校等,开设碳资产管理专业,加快本科、专业硕士、专业博士等多层次人才培养。同时,指导各高校加快开发一批碳资产管理优质课程,加强碳资产管理应用型课程体系建设。四是积极推动企业自主行动。支持各类企业采取学历教育、职工轮训等方式,提升本企业碳资产管理人才的培养。同时,鼓励企业加大资金投入,吸引碳资产管理高端人才加盟。五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集合前述智库、高校、企业的各类专业人才、专家学者,推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加快形成符合我省“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的碳资产管理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六是注重政府人员培训。积极宣传、做好培训,使各级政府人员真正认识到碳资产管理人才对于我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意义,从而促进政府与各方形成合力,加快我省碳资产管理人才引进培养进程。
(2021年10月26日《人民建议》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