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464.7亿元,同比增长50.8%;京津冀地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5.2万亿元,同比增长5.7%;京津冀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5.9%……
从省统计局获悉,前三季度,京津冀区域经济稳步恢复,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发展动能不断积聚,协同发展深入推进。
区域经济总体平稳
高技术产业投资显现韧性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京津冀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6万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北京、天津和河北分别为31723.1亿元、12252.6亿元和31776.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1%、4.6%和5.2%。
工业生产稳步恢复,重点行业发挥稳定支撑作用。前三季度,北京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7%,降幅持续收窄,重点行业中的电力、装备制造行业贡献突出,合计拉动规上工业增速3.5个百分点。天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比上半年加快0.3个百分点;12条重点产业链在链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0%,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0.5%,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河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钢铁、医药、汽车传统优势行业贡献率合计达到66.1%。
服务业运行稳定,现代服务业增势较好。前三季度,京津冀地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5.2万亿元,同比增长5.7%。北京、天津和河北分别增长6.1%、5.5%和5.2%。三地信息服务业、金融业均表现较好。北京信息、金融对服务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七成;天津信息服务业、金融业分别增长5.7%和6.0%,分别高于服务业增速0.2和0.5个百分点;河北信息服务业、金融业分别增长11.9%和8.4%,分别高于服务业增速6.7和3.2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持续扩大,高技术产业投资显现韧性。前三季度,北京和河北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分别增长5.9%和6.3%。高技术产业投资持续活跃,北京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在信息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带动下增长超过五成;天津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6.3%,其中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11.2%;河北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1.0%,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31.1%,带动作用明显。
文旅消费加快复苏
居民收入稳步提高
消费市场持续恢复,文旅消费加快复苏。前三季度,京津冀地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074.8亿元,同比增长5.5%。北京、天津、河北分别为10471.5亿元、2885.8亿元和10717.5亿元,分别增长2.5%、6.9%和8.2%。中秋、国庆双节假期,三地旅游市场持续升温。北京游客总人次与旅游总收入分别比2019年同期增长12.9%和21.9%,天津分别增长35.2%和67.0%,河北分别增长48.8%和44.2%,河北接待游客总人次中京津游客占12.4%。
居民消费的“底气”,来自保持平稳的就业、物价,以及稳步提高的居民收入。截至9月底,天津、河北城镇新增就业分别为29.14万人和80.7万人,分别完成全年目标的83.3%和93.8%。三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分别为0.6%、0.5%和0.8%,均呈现温和上涨态势。京津冀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5.9%,北京、天津、河北分别为61718元、40713元和24243元,分别增长5.3%、4.6%和6.4%。
协同发展深入推进
产业链协同逐步强化
前三季度,三地产业链协同逐步强化。京津冀重点产业链图谱绘制初显效果,截至9月,网络安全和工业互联网产业链分别录入企业282家和153家,涵盖上游供给和下游应用。打造京津冀机器人产业全链条,北京机器人企业400余家,在机器人应用场景方面已形成领先优势;天津现有机器人企业近200家,初步构建了涵盖关键系统部件、机器人本体、机器人系统集成的全产业链条;河北拥有上百家专用零部件和集成应用关联企业。
前三季度,天津吸引京冀投资额1795.1亿元,同比增长20.3%,占全部引进内资的56.7%,同比提高5.3个百分点。河北积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今年以来引进两地央企二三级子公司超过180家。
通过合力攻关,京津冀三地协同创新水平持续提升。“北京研发、天津制造”产业协同模式加速形成,9月份举办的京津产业洽谈会上,两地签约项目41个,意向投资额超270亿元。前三季度,河北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464.7亿元,同比增长50.8%;与京津共同组织实施基础研究合作专项,推动组建产业创新联合体,开展氢能、钒钛、中医药等领域重大技术攻关。京津冀“5G+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协同创新示范基地项目正式启动。
“两翼”联动,重点区域建设成效显著。前三季度,北京城市副中心重点项目建设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顶点公园、海昌海洋公园两大项目落地副中心。通州区与北三县签约合作项目50个,意向投资额首次超过400亿元。雄安新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8.2%,拉动河北全省投资增长1.8个百分点。( 记者 方素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