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招标投标“双盲”评审,相当于“高考阅卷”,你的卷子不知道由哪位老师打分,打分老师也不知道答卷人是谁,主打就是一个公平。
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良好营商环境的基石。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其必要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没有实行“双盲”评审之前,一些地方招投标过程中的暗箱操作、弄虚作假、“人情标”“关系标”屡见不鲜,破坏了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影响了经济发展。
发展的堵点、企业的痛点,提示着改革的着力点。“盲抽”评标专家,“盲评”技术标暗标,就能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因素干扰,拒绝“熟面孔”,避免“圈子化”,不打“人情分”,从根本上保证评审结果公正、透明。一项真刀真枪的改革,打破市场准入壁垒,营造更加公平的竞争秩序,既提振了企业信心,激发了发展活力,又为各类经营主体构建起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提供了重要支撑。
关涉群众和经营主体的切身利益,再难也不能回避;事关优化营商环境,一刻也不能耽误。招标投标“双盲”评审之所以成为备受瞩目的改革样本,关键就在于把群众和经营主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紧紧盯住发展堵点和民生痛点发力,为破解难题找到了具体有效的方法,也提供了清晰精准的思路。有了这样的思路、方法,改革就有了深入推进的动力,就能改出惠及更多人的红利。
改革因问题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深化。堵点痛点在哪里,改革之剑就要挥向哪里;哪里矛盾和问题最突出,就要重点在哪里攻坚。在此意义上,推行招标投标“双盲”评审改革,是聚焦经营主体突出关切,从制度层面打通堵点、消除痛点的机制重塑,也是优化营商环境、保障公平竞争的积极探索。
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关键,也是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力量源泉。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需要更多像“双盲”评审一样的改革创新,不断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向难处攻坚、往关键处挺进,打通堵点、消除痛点,厚植经营主体茁壮成长的沃土,充分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活力。
高质量发展的过程,就是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无论是清除市场壁垒还是转变政府职能,无论是提升服务质效还是推进制度集成创新,都需要坚持向深化改革要动力,都考验着改革的决心和智慧。“双盲”评审的实践告诉我们,保持改革的定力、勇气和韧劲,不断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藩篱,把各种堵点痛点变成改革的着力点,改革就能真正取得突破、创造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