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指导意见》16日对外公布。意见提出,把“高效办成一件事”作为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实现办事方式多元化、办事流程最优化、办事材料最简化、办事成本最小化,最大限度利企便民,激发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据新华社1月16日报道)
为新生儿办理出生医学证明、社保卡等事项,手续多、时间长;变更或者注销证照,过程非常繁琐;办理信用修复,流程复杂,涉及多个部门……诸如此类的问题,给群众带来许多不便,让企业增加了办事成本。“高效办成一件事”,针对和破解的正是跑多个“门”、上多张“网”等难题,是优化政务服务的务实举措,是利企便民的有益探索。
“高效办成一件事”,基础是将多部门办理的“单个事项”集成为企业群众视角的“一件事”。不少地方在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方面推出了不少举措,可实施效果并不理想,企业和群众并不买账,为什么?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制定政策出发点是“我要怎么做”“我认为该怎么做”,而不是“群众需要我做什么”“企业想要我怎么做”。在政务服务中多从办事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在便利群众上多想一步,在优化服务上多做一些,这正是“高效办成一件事”吸引人的地方。
“只进一门”“一网通办”“一线应答”,“高效办成一件事”并不简单。当前,不少地方“信息孤岛”“部门壁垒”的问题依然存在。这需要深化改革,整合各类平台,优化各种业务,变各自为政为联动协作,实现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尤其是涉及跨层级、跨区域的多个事项,更需要相关部门敢于打破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打造集约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让企业和群众的办事流程最优化。
信息化时代,“高效办成一件事”离不开数字赋能。实践证明,数字赋能不仅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催化剂”,也是政府部门转变职能、提高效率的“助推器”。近年来,随着“大智移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政务服务的数字化应用场景越来越广泛。落实好“高效办成一件事”,相关部门应当积极拥抱数字赋能、用好技术“加持”,努力让企业和群众实现办事成本最小化。
政务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高效办成一件事”,是服务形式的改变,更是服务理念的彰显。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加快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落实,就能实现政务服务提质增效,打造更加优质的营商环境,全面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满意度、获得感。